首页>新闻中心>新砭石通讯>2007年第2期(总第32期)>正文

2007年第2期(总第32期)

发布时间:2014-01-17 13:20       浏览次数:
 

泗滨浮石重新发现过程纪实-纪念杨浚滋先生获省部级奖20周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音乐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失传已久的泗滨浮石被山东省的音乐家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先生研制的多种泗滨浮磬和石琴登上了音乐演出的殿堂。泗滨浮磬的名声和杨浚滋先生的名字传遍海内外。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岩石物理专家耿乃光教授应用岩石物性检测技术认定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的泗滨浮石是一种制作砭具的佳石,从而使珍贵的泗滨浮石,包括它的碎片都得到了应用。在泗滨浮石原产地成立了杨浚滋磬石乐器砭具厂。除继续生产杨浚滋先生自己研制的泗滨浮磬和石琴外,也生产耿乃光教授研制的砭石。这种泗滨浮石砭具称作耿乃光砭石(Geng Naiguang Bianstone)或杨制耿检砭石(Yang & Geng Bianstone),供国内外各砭石学会、各医院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砭石疗法疗效评估研究课题使用。

由于泗滨浮石在新砭石疗法中得到应用,上世纪90年代末它开始受到中医界的关注。而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泗滨浮石重新发现轰动音乐界和文化界的十年间,因此事与中医无关,所以在当时未引起中医界的关注。至今砭石界对他们广泛使用的泗滨浮石重新发现的过程缺乏了解。本刊在此略作说明。

 

新闻媒体对杨浚滋重新发现泗滨浮石和研制泗滨浮石乐器的报道

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泗滨浮石,研制泗滨浮石乐器的新闻在国内有《人民日报》、《大众日报》、《辽宁日报》、《广播电视报》等20多家报刊作了报道。日本《东京新闻》、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刊作了报道。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专题节目。山东电视台在春节晚会节目中以《会唱歌的石头》为题作了卫星电视播放。举例如下:

1:人民日报1993114文章《泗滨编磬再生记》摘要。

1978年,滕县姜屯镇农民耕地耕出了13块灰黑色的石头,月牙状扁平体。原来是一套东周时代的编磬。

杨浚滋当时闻讯赶到滕县博物馆,在那套出土编磬前整整看了三天。这套灰黑色的出土编磬把他带到那远古的社会。

作为泗水边人,古滕国后裔,两代人献身音乐教育的世家子弟,杨浚滋对故乡出土的那套编磬的那一份情结是难解难舍的。

泗滨浮石尚存否?

1985年夏初在一座无名山头上,他捡起一块石头,刚敲了几下,便情不自禁地叫了出来:“是它,正是它”。

大家围拢过来,只是一块极平常的石灰石。

杨浚滋兴冲冲地敲着石头对大家说:“听,世间罕见的泗滨浮石”。

出土泗滨编磬是13枚,有两枚已经不能发音。杨浚滋找到磬石后,马上设计了两枚。恢复了古磬的完整。

他研制的编磬有16枚、18枚、20枚、37枚的。他不是简单地仿制,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泗滨浮磬就这样由失落而再生了。

2:山东广播电视报1995125文章《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摘要。

杨浚滋可真够神的。居然让沉睡了几千年甚至上亿年的顽石奏出了美妙的音乐。这回,在山东省电视台春节晚会上他那以泗滨浮石制作的编磬、石琴演奏的《好年景》,铮铮然,有《经首》之余声;铿铿乎有《韶乐》之余韵。

目前,中国广播乐团、北京电影乐团、中国歌舞剧院等著名乐团的民乐队都采用了杨氏编磬。杨浚滋的这项成果不仅先后获省、文化部科技进步奖,而且泗滨编磬在首届中国艺术节上使用获得音乐界的一致好评。


杨浚滋研制的石琴和编磬获国家专利

杨浚滋先生用他发现的泗滨浮石研制的石琴和编磬先后获得国家专利。石琴专利号:ZL 94 2 25528ž3;编磬专利号:ZL 97 2 34179žX

 

杨浚滋获山东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进步奖

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泗滨浮石并用它研制泗滨浮石乐器的成果,经山东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鉴定评审,先后被授予省级和部级科技进步奖。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先生保有获奖证书。

 

音乐社团高度评价杨浚滋的成果

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泗滨浮石,研制泗滨浮石乐器的成果得到国内外知名音乐社团的高度评价。这些社团有: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电影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前卫歌舞团、山东歌舞剧院、山东艺术学院等。

1:中国电影乐团《有关泗滨浮琴的质量鉴定意见》。

杨浚滋同志设计研制的编磬系列新型乐器经我团及音乐界诸多专家的试奏与研究,其意见如下:

与两千年前出土滕国古编磬有实际的脉络相承关系。采用黑色响石,此石料与滕国古磬的石质是一致的。泗滨浮石所制编磬系列,目前是国内同类乐器中的最佳品料。与其它省、市地区所产编磬材质-玉材,石材相比,是最佳选择。

中国电影乐团民乐团    1994421(盖章)

2:中国歌剧舞剧院《泗滨石琴质量意见》。

杨浚滋先生研制的泗滨石琴经我团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和乐团负责同志认真试奏,认为该琴音质纯净,音色优美。可作乐团固定配制乐器,也可做独奏乐器。有其它乐器不可比拟的优点。我们认为质量是优秀的。可做专业用琴。

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    1994420(盖章)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测音报告》。

测音内容:发明石琴的音准及频谱。

测音结果:所测乐器音准度较高、频谱清晰、听感圆润、清亮、具有较强穿透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1994421(盖章)

 

名人专家给杨浚滋的题词

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泗滨浮石,研制泗滨浮石乐器成功后,不少名人,专家为他题词。

1:文化名人赵沨题词:“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击石附石,应是磬式乐器。之后才有石磒。但磬易损坏,出土的磬多残缺不全。山东响石的发现,使编磬的复制有了可能,是我国古代乐器研究的一大福音。书赠浚滋同志纪念。赵沨。癸酉残冬。时客京华。”

2:中国音乐研究所所长乔建中题词:“贺浚滋会员研制泗滨石琴成功。金声玉振。癸酉冬月。乔建中。”

3:民乐界前辈彭修文题词:“泗滨浮磬,大放光彩。赠浚滋同志。”

 

滕县博物馆展出的东周泗滨编磬

滕县博物馆展出的十三枚组东周泗滨浮磬,其中两枚不能发音的磬已由杨浚滋先生复制的磬更替。十三枚磬挂在一起,均为灰黑色。演奏时声音和谐。若无讲解员指点,参观者(包括专家)无法分辩哪两枚是复制品。著名音乐家楚世及教授指出:“新制的泗滨浮磬与出土的古泗滨浮磬相比,音色音量相同。是同一种石料,应该说就是真的。”

 

杨浚滋为曲阜孔庙制作泗滨浮磬

孔子故乡曲阜临近泗滨浮石产地。杨浚滋先生重新发现泗滨浮石,重制泗滨浮磬的消息引起了孔庙的兴趣。孔庙于1989年委托杨浚滋先生为他们制作一套泗滨编磬。先生于1990年将编磬制成送交孔庙。从此在每年的祭孔大典上人们可以听到泗滨编磬的声音。

 

以上史实说明,杨浚滋先生于1985年重新发现泗滨浮石并研制成功泗滨浮磬和石琴,已不是个人和所在单位自家的宣告,也不是某个专家的一家之言,而是经山东省和文化部两个省、部级单位确认并授奖的成果。该成果已得到音乐界和文化界的公认。二十年来音乐界和文化界从来没有过不同的看法。对泗滨浮石重新发现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评价。对泗滨浮石重新发现的史实不能随意编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