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砭石通讯>2007年第3期(总第33期)>正文

2007年第3期(总第33期)

发布时间:2014-01-17 13:20       浏览次数:
 

彭修文与石磬    

                                                                            作者:杨浚滋

彭修文先生对民族音乐的贡献已是众口皆碑了,但他对石磬的贡献却少有人知。有谁知道他对石乐器的发展是那样的关心,那样的重视,他的一些设想与做法对石乐器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果不把这些写出来,先生的一些心血很可能被掩埋。

1978年秋,位于泗水之滨的滕州市出土了一套十三枚的战国泗滨浮磬,它的音乐效果之好,可以说在全国是无可比拟的。彭修文先生知道后,果断决定用出土磬与他所在的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的演奏,合成一首乐曲《流水操》。他一是出于对这套编磬的青睐,二是让人们能欣赏两千多年前的乐器,从而展示我国民乐“老祖宗”的风采。合成后的乐曲很成功,从作曲到配器都无可非议,古磬的声音时隐时现,合成得天衣无缝,甚至可以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我作为一名当地的音乐工作者,听了《流水操》,更增强了对出土磬的感情。也算天公作美,我寻到了与出土磬一样的泗滨浮石,复制了出土磬,还制成了三十枚的半音阶编磬。彭修文先生不知从哪里得知了这一消息,他派楚世及指挥不远千里找到了我,同时带来了他的亲笔信。信中说:“编磬的试制成功,的确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又一大事,谨此向你们表示衷心地祝贺。”现在回忆起来,正是这两句话,为我们点燃了精神的火花。没想到这点小事,竟得到一位音乐大师的鼓励。信中还说;“广播民乐团,将在今年首届中国艺术节中举办民族音乐会,经过研究讨论,决定把编磬推上舞台。”这封于198781写的信,我一直保存着。我总想这位音乐大师不仅是独具慧眼,而且敏锐性、果断性是那样的惊人。这套三十枚的泗滨编磬在首届艺术节上不负众望,它那清脆纯真的音色在首都音乐厅回荡,时而悠扬舒缓,时而亢进激昂,在场的观众都屏气静听,被它的声音陶醉。演出一结束,不少人跑到了后台,有的去看那套编磬,更有不少记者尾追彭修文先生进行采访。先生当时十分兴奋,他滔滔不绝地对记者讲:“山东滕州出土的石磬,是一个完整的音阶系列。山东枣庄的石磬,也就是我们今天晚上演出用的这套石磬,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土的石磬和现在的石磬,运用的材料是一致的。这样一来,声音就没有什么差别了。说一个夸大的话,今天在舞台上用着的是几千年前的声音,从这个方面来讲,是世界上少见的。比如说著名的巴洛克乐团,用欧洲十六、七世纪的乐器来演奏,距今也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那么出土编磬,已经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乐器,是耶稣诞生之前的声音。今天给广大观众来听,我觉得这是一个罕见的事件,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先生讲得十分激动,他既为我们悠久的民族音乐而骄傲,又为能使广大听众听到两千多年前的声音而自豪。他虽然很累,但没有一点倦意,他兴致勃勃地谈了很长时间。事后我复制了记者的录音,至今还保存着。没隔几天,彭修文先生亲笔书写了“泗滨浮磬,大放光彩”八个大字,另有一行小字“首届中国艺术节使用编磬有感――敬赠杨浚滋同志”捎给了我。我接到后,心里不能平静,能得到先生如此厚爱,感到受宠若惊。

    没过多久,我托人给彭先生带去一枚小磬,没想到他对这枚小磬是那样的重视。他向在座的人介绍说:“古代,在击磬之前,往往先沐浴、后焚香,其实这不是什么迷信,是人们对古代文化的尊敬。”彭先生一边介绍,一边真的洗了手,然后才毕恭毕敬地击磬。当时在座的人,无不产生敬仰之心,都亲身感受了这位大师的风范。他和家人围在磬边,一直高兴地谈到深夜。

    在彭先生的鼓励下,我从仿制出土磬到制成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阶磬,从十三枚到四十一枚不断发展,还制成了两孔仿古钱币造型的“布币磬”,这些情况彭先生都是了解的。彭先生在本团一面使用编磬,一面又思考传统磬的改革与发展。在他的想法成熟后,百忙中给我写了封信,其中说:“编磬是祖国的瑰宝,我想她会走向世界的。这两年我通过演奏,感到磬的声音还可以有所改善,比如加共鸣管,当然乐器不能悬吊了,这算是一种新乐器,但仍有其独特性,因为石乐器是世界上少见的,我建议你们做试验。19891011。”这段文字十分简练,要点也十分清楚,一是要使磬走向世界,使之成为全人类的文化;二是要借鉴西洋乐器的长处加共鸣管;三是因为石乐器在世界上少见,特别要重视它的发展。也可以说,对编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彭先生指出的要点,我们作了多种试验,最后制成了加共鸣管的石琴。为了同西洋乐器区别,采用了卧式共鸣管,并制成了多种排列形式的石琴。如按扬琴音位排列的,有按木琴音位排列的,有按键盘音位排列的。并且获得了多项专利。特别是加共鸣管后,声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深感彭先生的建议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我想,石乐器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设计师彭修文先生。

    彭先生见到了这些新型的石琴兴奋异常,他对石乐器的这一进步连声赞扬。他立即用石琴演奏了数首乐曲,并制成录音带,还郑重地签上名寄给了我。对我来说,这比什么样的奖赏都更珍贵。它确实给我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力量,而且都是那样的及时,那样的有价值。

    现在对石乐器的发展作了不少报导,像《人民日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报导》、《中国风》、《变化中的中国》、《神州风采》栏目等。我坦白地讲,没有彭先生就没有石乐器的今天,他生前的愿望,还要靠我们奋力地去实现。

每当我们听到石乐器的声响,都仿佛听到了先生殷切地教诲,都仿佛看到先生和蔼的笑容。

《新砭石通讯》第1期至第30期合订本(20022006)出版

为了适应新砭石疗法的发展和交流信息,我国第一个砭石疗法学术团体-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砭石疗法委员会(1999年成立)从2002年起出版学会内部刊物《新砭石通讯》。《新砭石通讯》每2个月出版一期,每年出版6期。

《新砭石通讯》出版以来,到2006年底,已经坚持出刊5年,共出刊30期。

《新砭石通讯》及时报道了砭石界的学术活动动态,海内外开展砭石疗法的进展,砭石疗法的经验,新研制的砭具及砭石方面的出版物,介绍了一些砭石专家的工作。《新砭石通讯》受到了砭石界专业人士以及广大砭石爱好者的欢迎。

由于《新砭石通讯》以单页纸形式发行,不便于保留。现今能完整保存全部《新砭石通讯》的人不多。应广大读者要求,北京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砭石疗法委员会于20072月出版《新砭石通讯》第130期合订本。想得到合订本的人请与本会联络。如想及时看到最新的《新砭石通讯》,请访问耿乃光砭石网http://www.gengbianstone.com

简讯

1.        香港著名中医师、针灸师陈耀南医师于20072月先后访问了越南和韩国两国。访问期间,陈耀南医师向当地针灸医师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砭石疗法,以及近年来砭石疗法在中国的复兴。

2.        韩国釜山大学崔镛柱教授于200738访问我会,并与我会专家讨论了砭石疗法的历史和砭石疗法在当代的作用。